发布时间:2025-09-24 来源: 今日头条
400亿的项目,欧美没人敢接,中国接了还被骂“不自量力”。
沙漠里修路,听着像把面条插进沙子,风一吹就断。阿尔及利亚偏要把面条拉成1216公里,东边拴突尼斯,西边拽摩洛哥,中间还得串起24个省。油气再肥,也扛不住卡车在土路上蹦迪,天然气想出门,先得跟坑洼谈判。招标书一挂,西方公司集体皱眉:沙子、高温、没水、没电,干完怕不是要给骆驼打工。
中国公司去现场转了一圈,回来拍板:能干。2006年合同落地,中段和西段归中国,528公里,60亿美元;东段扔给日本,399公里,52亿美元。阿尔及利亚说:钱我掏,你们把路给我钉在沙里就行。
真干起来,才发现沙子会咬人。材料七成要从中国运,阿尔及利亚港口像个慢吞吞的老大爷,一次卸货能拖半拉月;柴油发电烧掉预算12%,发电机天天吼得比沙尘暴还响;汇率一蹦跶,成本跟着翻筋斗;环保标准说改就改,图纸重画比打印还快。阿尔及利亚内部审批慢得像骆驼踱步,流程一卡,全员晒沙漠。
中国施工队把集装箱改成临时宿舍,白天钢板烫手,晚上风从门缝灌,被子一抖全是沙。没有现成水,打井打到100米才见泥汤,沉淀三天勉强能拌混凝土。工期被阿方压了又压,技术员干脆把铺轨机改成两班倒,人停机不停。2010年西段先通车,2011年中段跟上,车子第一次不用绕沙丘,司机直接泪目:以前跑三天,现在10小时。
东段原本是日本人的场子,他们修到还剩84公里,泥灰岩软得像年糕,路基一压就沉,预算蹭蹭往上窜。日本联合体一算账,再干下去得倒贴,直接撂挑子。烂尾六年,阿尔及利亚急得团团转,最后又把中国人请回来。2017年接手续建,泥灰岩遇上暴雨变成浆糊,工程车陷进去能没顶。换填料、打桩、强夯,机器一天吼20小时,人跟在后面填坑。2020年疫情来了,口罩和钢筋一起进工地,体温枪跟水平仪并排摆。2023年8月12日,最后一块路面铺完,车子从突尼斯一脚油门踩到摩洛哥,全程高速不跳坑。
通车那天,物流老板笑得见牙不见眼:运费降三成,时效从72小时缩到10小时。沿线的司机直接开直播:以前一天两箱矿泉水,现在一趟就搞定。阿尔及利亚政府把这条公路印在宣传册首页,当成国家名片。
对中国来说,这条路不只是名片,还是一根钉子,把“一带一路”钉在北非。阿尔及利亚反手把Zerafa II气田开发权给了中曼石油,3.87万平方公里,日产量保底十万立方米天然气,直接装进中国能源篮子。以后中国商品想进非洲,先走这条高速,再散到撒哈拉以南,比海运快,比空运省。
回头再看,400亿听着吓人,可摊到16年,一年25亿,换一条横贯北非的运输脊梁,外加一个气田大礼包,怎么算都不亏。欧美退场时笑中国傻,现在排队想来学经验,结果发现工地日记比字典厚,光解决泥灰岩那一章就够他们啃半年。
中国基建的套路其实很简单:遇山削山,遇沙固沙,实在搞不定,就把人和机器绑在一起熬。熬到沙子服软,熬到预算点头,熬到全线亮灯。
现在问题来了:下一条没人敢接的“天价面条”会在哪里出现?